应材料学院李小武教授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刚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题目:纳米第二相颗粒的人为调控及其强韧化
报告时间:5月23日(周二)9:30-11:00
报告地点: 知行楼634会议室
报告内容简介:第二相颗粒强化是传统金属结构材料主要的强化方式之一。通过在晶粒内弥散分布纳米量级的第二相颗粒,可以有效地钉扎位错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人为调控纳米第二相颗粒的分布获得最优化的力学性能,是结构金属材料领域不懈的追求。其中,原位内部析出纳米第二相颗粒与外部添加纳米第二相颗粒两种情况下,人为调控的方式存在差别。此外,粗晶合金与超细晶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也存在极大不同,人为调控的方式是否具有相似性也值得关注。针对时效析出型铝合金和颗粒掺杂型钼合金两类代表性材料,分别开展了纳米第二相颗粒人为调控的研究: (1) 对于粗晶Al-Cu合金,采用Sc (Sn)微合金化方法优化了Al2Cu沉淀相颗的析出,在屈服强度提高50%的同时拉伸延伸率提高30%以上;(2) 对于超细晶Al-Cu合金,同样通过稀土Sc微合金化手段,改变了时效析出行为,提高屈服强度> 50%的同时提高拉伸延伸率>270%;(3) 对于超细晶钼合金,通过掺杂工艺上的改进,实现了纳米氧化镧颗粒在晶粒内的弥散分布,同步提高屈服强度> 16%和拉伸延伸率> 160%。
报告人简介:刘刚,1975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德国洪堡学者(2007)。研究领域为金属材料的强韧化与变形断裂,主要包括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和金属薄膜/多层膜材料的微观组织调控和强韧化设计。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篇,和Acta Materialia 24篇,SCI他引2600余次。主持863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科研项目近20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6)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2)。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