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高梧

发稿时间:2019-01-23浏览次数:15969

姓 名:秦高梧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学院院长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70年5月
办公电话: 024-83691565 Email:qingw@smm.neu.edu.cn
1. 学习简历
1988年09月 ── 1992年07月 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系,工学学士
1992年09月 ── 1995年03月 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系,工学硕士
1995年03月 ── 1998年10月 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系,工学博士
2. 工作简历
1995年03月 ── 1998 年12月 中国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系,历任助教、讲师
1999年01月 ── 1999 年05月 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
1999年06月 ── 2006 年03月 日本雷竞技官方主页工学部/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JSPS博士后,客座研究员
2006年03月 ── 2015 年07月 中国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07月 ── 至今 中国雷竞技官方主页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3.学术兼职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 主题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会评专家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体视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 副理事长
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 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 委员
《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Publishing Group)编委
4.研究方向
秦高梧教授以计算材料学为辅助手段,以新材料设计与制备为主攻方向,涉及
(1)环境材料与装备
(2)传感材料与器件
(3)生物材料与植入器械
5.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
最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0余项科研项目资助,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 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等。
代表性项目有:
(1)“计算材料学辅助的新材料设计与制备”, 2016.01-2020.1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短流程铸挤Mg-Zn基合金的相图、组织控制与力学性能”,2012.01-201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3)“Au-Pt合金纳米粒子的相分离及尺寸效应”,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4)“新型镁合金结构材料的相图及合金化”,2008.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5)“镁合金新型成形工艺”,2011.01-2013.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6) “Mg-RE-Zn系合金相图测定和热力学数据库建立”,2011.01-2013.12,中-美-加镁合金国际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7)“基于脊柱仿生力学设计的定向活动系统及Ti 合金核心部件的表面改性”,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
(8)“低维材料及多尺度材料集成”,2010.1-2012.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项目负责人
6.获奖及荣誉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
(2)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2009年)
(4)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07年)
(5)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2项(2015年)
(6)第六届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2年一届,2014 年 )
(7)沈阳市优秀教师(2014年)
(8)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
7.学术论文与专利
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Scientific Reports》、《Biosesnors and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Applied Physics Letters》、《Acta Materialia》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130余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3.0有4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代表性论文有:
(1)“Gigahertz Dielectric Polarization of Substitutional Single Niobium Atoms in Defective Graphitic Lay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5(14)(2015)147601
(2)“High-Magnetization FeCo Nanochains with Ultrathin Interfacial Gaps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t Gigahertz”,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8(5)(2016)3494-3498
(3)“Multiple-phase carbon-coated FeSn2/Sn nanocomposites for high-frequency microwave absorption”,Carbon, 96(2016)972-979
(4)“Recent developments in rare-earth free wrought magnesium alloys having high strength: A review”,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663(2016)321-331
(5)“Fabrication of long-range ordered, broccoli-like SERS arrays and application in detecting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3(6)(2015)1309-1318
(6)“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diatomaceous earth with Au nanoparticles as a periodically ordered, button-like substrate for SERS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ccrine sweat in latent fingerprint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3(19)(2015)4933-4944
(7)“Break Snoek limit via superparamagnetic coupling in Fe3O4/silica multiple-core/shell nanoparticl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6(3)(2015)033105
(8)“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Sn alloys by combining addition of Ca and Zn”,Materials & Design, 83(2015)736-744
(9)“Novel stable har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in TiO2-TiC system: Design materials from scratch”,Scientific Reports, 4(2014)7503
(10)“One-step fabrication of sub-10-nm plasmonic nanogaps for reliable SERS sensing of microorganism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44(2013)191-197
(11)“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for Cu and Ti doped hematite: The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8(11)(2011)112104
(12)“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of Pt nanomaterials: from monodisperse nanoparticles to self-organized nanoparticle-linked nanowir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114(2010) 6909–6913

代表性专利:
(1)一种含钙变形镁合金及其棒材制备方法,ZL201410183035.3
(2)硅藻土包覆尿素制备缓/控释型化肥的方法,ZL201310562756.0
(3)一种具有调湿功能的硅藻土基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492083.1
(4)一种提高硅藻土比表面积及纳米孔比例的方法,ZL201210491486.4
(5)一种改性硅藻土/聚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ZL201210424047.1
(6)连续成形锌及锌合金管材或棒材或线材的制备方法,ZL201210272970.8
(7)用于处理含铅废水的氧化锰硅藻土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ZL201210491488.3
(8)一种制备单一或壳核结构纳米粒子及其薄膜的设备和方法,ZL201110445928.7
(9)一种镁合金棒材或线材的连续铸挤成形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10 1 0194212.X

Baidu
map